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我們往往不會過多關注自己的肝臟。但如果沒有肝臟,我們就無法生存,因此呵護我們的肝臟和呵護我們的心臟同樣重要。最新研究表明,乳制品可能有助于維護肝臟健康,因為有證據顯示,經常攝入乳制品的人群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風險較低。
根據估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響全球約25%的人口,是長期肝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如不及時治療,這一常見病可能會引發肝損傷、肝硬化甚至肝癌,并與多種代謝綜合征密切相關,包括肥胖、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最佳方法是確保自己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攝入健康飲食。這可能意味著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快餐和含糖飲料的攝入 — 這些食物都會帶來更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并選擇更多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到目前為止,我們尚不清楚乳制品攝入是否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相關。盡管乳制品中富含健康營養素,但一些科學家此前曾擔心乳制品中的飽和脂肪可能會有害肝臟健康,不過最新發現開始減輕大家對乳制品誘發肝病的擔憂。
最近,研究人員匯總分析了11項研究,共涉及43649名參與者,以清楚地了解乳制品攝入與肝臟健康之間的關系。
通過匯總這些研究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食用乳制品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研究表明,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反向關系,即攝入較多乳制品的人相比攝入較少乳制品的人擁有更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整體而言,較高的乳制品攝入量可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降低10%。具體到不同的乳制品類型,研究人員則發現酸奶可將這一發病風險降低12%,而牛奶則可降低14%。不過,研究人員未能發現奶酪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
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乳制品含有飽和脂肪,但乳制品攝入降低肝病風險的作用可能在于乳制品基質,即乳制品本身的物理狀態。此外,乳制品攝入還能改善血脂、降低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與肝臟脂肪堆積密切相關)以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研究人員也謹慎地表示,此次匯總研究中涉及的觀察性研究擁有不同水平的數據質量,并且相關研究結果也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大規模研究來證實。不過,他們的結論與最近的另一篇綜述論文一致。這篇綜述論文表明,乳制品攝入量較高的人罹患代謝綜合征、高血壓、二型糖尿病、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