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低熱、呼吸困難、胸痛……結核病又叫“癆病”,是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傳染病。今天是第29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為“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
患上肺結核若發現不及時,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那么肺結核是如何產生的?它真的有這么可怕嗎?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它?今天我們來聊聊關于結核的那些事兒。
肺結核的發現
在人類的整個進化史中都發現了結核病對健康危害的證據,但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分枝桿菌”,人類才第一次真正認識了結核病的元兇。結核分枝桿菌的發現,為人類消滅結核病的斗爭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簡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俗稱“癆病”。結核病可發生在人體除頭發、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80%以上的是肺結核(結核病變發生在肺、氣管、支氣管和胸膜等部位)。
說起結核病,很多人談之色變,避之無恐不及。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緒反應,根本原因還是對結核病不了解,擔心被傳染。這些關于結核病的常見疑問,你都了解嗎?
01 道路千萬條,結核傳播走哪條?
一般來講,結核分枝桿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途徑有三種:
一是空氣傳染,如咳嗽、噴嚏、大聲說話、大笑、唱歌等會呼出大量傳染性飛沫,能長時間存在于空氣中,健康人群吸入肺泡后會被感染;
二是塵埃傳染,如果排菌肺結核病人的痰吐在地上,水分蒸發后會成為帶菌塵埃,有可能被健康人群吸入肺泡,造成感染;
三是再生氣溶膠傳染,落在地面、物品上的結核菌隨塵埃飛揚,也容易被人吸入肺泡,造成感染。
02 接觸了結核病人,一定會患結核病?
結核菌主要通過呼吸道經飛沫傳播,所以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具有一定傳染性。
接觸了肺結核病人及結核菌,其實也不一定會患上結核病。因為,是否感染肺結核,主要和接觸的結核菌量、毒力以及自身免疫力強弱有關系,如果感染的結核菌毒力強、量大,且自身免疫力低的話,則容易感染。反之,則不一定會發病。另外,肺外結核病(如骨結核、淋巴結核)沒有傳染性,即便接觸了該類患者,也不會得結核病。
如果密切接觸了傳染性肺結核患者的群體,也不必過于恐慌,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預防用藥或觀察。
03 結核病人在癥狀消失后可以自行減藥或停藥?
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后,結核病癥狀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消失,讓人誤以為已經治愈。但在人體內,有的結核桿菌很活躍,藥物能夠在短時間內消滅病菌;有的結核桿菌不活躍或在細胞內生長,這種情況下難以短時間內殺滅病菌,則需要進行長期治療,不能自行減藥或停藥。
如果擅自減藥或停藥,未被殺滅的結核桿菌可能會再次大量繁殖,導致結核病復發。復發型結核菌往往會出現抗藥性,治療非常困難。所以,患者一定要按照醫囑堅持全療程、不間斷規律用藥,最大限度地避免結核病復發。
04 結核病可以預防嗎?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預防小知識?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盡早發現和徹底治愈傳染性肺結核患者;其次是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切斷結核菌的傳播途徑;最后是保護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包括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和對結核菌潛伏感染者進行結核病的預防性治療。
避免接觸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如需要接觸,戴好口罩進行自我防護。
家里如果有肺結核病患者,建議分室居住。老人和兒童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避免接觸病人。此外,房間多通風,通風有助于降低空氣中結核桿菌的濃度,進而減少吸入病菌可能。
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免疫力高的時候通常不容易感染病菌,因為人體會抵抗一部分病菌入侵。但當免疫力比較低的時候,結核桿菌就更容易入侵體內,增加肺結核的發病幾率。
結核病患者應提高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不要對著別人,出行時佩戴口罩等,以防擴大病菌傳播。
防治結核病,人人保健康
讓我們攜起手來
為早日實現人人健康呼吸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