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操作為一種全身高強度間歇性運動,確實能訓練腹部、髖關節、臀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有專家解釋道:通過這樣有節奏的有氧運動,有助于達到減脂減肥、提升心肺功能、提升全身肌肉協調性的效果。再加上毽子操歡快的節奏、簡單的動作,很容易模仿。不過要是細細分解其動作,我們就會發現這套操頻繁地讓髖關節和膝關節內旋、外旋,配合彈跳動作,容易傷膝蓋。因此,沒有運動習慣的健身“小白”長時間跟跳,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要知道,高強度間歇性運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對那些超重、肥胖者來說,不合理的運動就會造成運動損傷。對髖關節、膝關節有退行性改變的老年人,也有同樣的風險。同時,那些有韌帶損傷、滑膜損傷,膝關節、踝關節有無菌性炎癥的人,更是受傷的“重點人群”。
因此,在跳操時,一定要量力而行,本身就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方面基礎疾病的人,不建議進行這種劇烈活動。有作息不規律、熬夜情況時,也不建議跳操。在跟練過程中,也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一旦出現疼痛,或心慌、心累、氣緊、氣促等不適癥狀,請不要逞強,立刻停止鍛煉,避免出現肌肉拉傷或運動不耐受等情況。有條件的健身愛好者,可以在跳操過程中佩戴一些像運動手環這樣的穿戴設備,實時監測心率。一方面作為預警,同時也可以用來判斷鍛煉效果。一般來說,當心率達到靶心率,就屬于有效運動,已經達到了提升心肺功能的目的,不必強行“加碼”。靶心率的范圍約是(170-年齡)-(180-年齡)。例如,跟練者30歲,靶心率約為140-150。所以當心率達到這個區間后,就沒有必要再加大強度了。
當跟跳結束后,如果出現膝蓋刺痛、腰部脹痛等情況,也不能忽視,想著硬抗。首先應當立即保持不動,并且對疼痛部位采取冰敷,若沒有好轉應及時就醫。
同時,由于毽子操多在家中鍛煉,因此在場地及裝備選擇也要注意。長時間在硬地上反復跳躍,容易損傷半月板、韌帶、踝關節等。因此可以鋪張瑜伽墊,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在衣著上,不建議穿“暴汗服”,可根據家中溫度選擇透氣的衣褲。一雙適合運動的鞋子也是運動必備,帶有軟墊的鞋子可以在運動中對下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除了毽子操,生活中其他一些較為常見的鍛煉方式也存在隱患。根據門診數據顯示,夜跑、快走、瑜伽、廣場舞是比較常見的幾種運動損傷方式。很多人覺得跳廣場舞時間越長、幅度越大,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尤其對很多中老年人來說,很容易出現肩袖磨損、關節發病。
恰如劉畊宏在直播時中說的那樣:“運動就是循序漸進,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身體是什么狀態”“首先要能讓自己覺得健身是有幫助的,然后養成運動的習慣,看到效果,才會有成就感?!笨梢?,各個年齡段的人、各種健康狀況的人都應根據各自適應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去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例如運動種類、運動時間及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等。有專家對如何防止運動損傷,給出了七點建議:
1、選擇適宜的運動、合理制定運動方案;
2、運動時穿著適宜運動的衣物鞋襪;
3、注意運動場所和器械的安全使用;
4、運動前充分熱身,并進行動態拉伸;
5、運動中應按要求進行,盡量做到動作規范,有危險的運動或易摔倒的應注意運動保護;
6、運動后進行整理運動,應包括靜態拉伸動作;
7、疾病人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體育活動,例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運動、宜每天或隔天運動,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頭部朝下的運動等。
伴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加強,健身成為不少人生活中的習慣。運動是有科學性的,在運動健身時,一定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規律。在達到鍛煉目的、強身健體的同時,注意防范運動風險及運動損傷。